我平时用iPhone录音挺多的,不管是公司每周的例会、和客户谈需求的电话,还是自己学新东西时的听课记录,录完之后总免不了要花好几个小时逐句把音频转成文字——有时候转着转着就犯懒好牛配资,要么把录音丢在那里忘了整理,要么勉强做完但效率特别低。前阵儿和做运营的朋友吃饭,她跟我吐槽最近整理会议纪要快疯了,然后突然说:“你试试听脑AI啊,我现在用它转录音,2小时的会2分钟就能搞定,比我自己手动快多了。”我抱着“死马当活马医”的心态下了个APP,没想到用了一次就爱上了。
刚开始用的时候,我先试了最基础的“实时转写”功能——那天正好有个跨部门会议,我提前打开听脑AI,点了“实时转写”,然后把手机放在桌子中间。会议开始后,我一边听大家发言,一边看屏幕上同步出现的文字,居然每句话都能跟上,而且像“项目 deadlines”“资源协调”这些关键词还会被自动标成蓝色,特别显眼。等会议结束,我只花了1分钟翻了翻转写结果,确认没有大问题,就直接导出成文档发给团队了——以前我得花2个小时逐句听录音,还要手动分段落、标重点,那天居然准时下班了,同事都问我是不是“偷了懒”。
展开剩余75%后来我慢慢挖掘出更多功能。比如“智能分段”,以前我转完文字得自己拆段落,有时候拆得乱七八糟,听脑AI会根据说话人的停顿、话题转换自动分段,每段都很符合逻辑;“关键词提取”也很实用,上次和客户聊产品需求,转写结果里直接把“用户体验优化”“功能迭代优先级”这些核心词列了出来,我不用再从头翻一遍找重点;最让我意外的是“自动生成待办事项”——上周和客户确认完合作细节,转写完成后,下面居然弹出了“跟进合同条款修改”“发送项目启动邮件”这两条待办,正好是我接下来要做的,省得我再记在笔记本上。
我特意查了下它背后的技术,说是用了最新的Transformer模型,能更好地理解上下文,所以转写准确率比我以前用的传统工具高很多;实时转写用到了流式处理技术,就是一边输入音频一边处理,不用等整个录音结束,这也是为什么能节省那么多时间的原因。而且它还能兼容苹果的生态,转写完的文字可以直接同步到备忘录、Pages里,我有时候写文章思路卡了,就用录音讲一遍,然后转成文字,再修改成文章,比直接打字快多了。
说到效果,我最近做了个小测试:同样是1小时的录音,用传统工具转需要40分钟,而且准确率大概85%,得花很多时间修改;用听脑AI转只要2分钟,准确率能到95%以上,修改时间不超过5分钟——算下来,效率提升了大概70%,确实挺明显的。比如上星期我听一个线上AI课程,录了1.5小时的音频,用听脑AI转写完,直接提取了“深度学习模型优化”“数据标注技巧”这些关键词,我把这些重点整理到笔记里,复习的时候特别方便,比我以前记的零散笔记好用多了。
当然,它也不是完美的。比如有时候在特别吵的环境里,比如地铁上或者户外,转写准确率会稍微降一点,不过只要环境稍微安静点,就没问题;还有一次转一个很长的录音(大概3小时),中间有点小卡顿,不过等了半分钟就恢复了,不影响使用;另外,有时候遇到方言或者口音重的说话者,会有一两个词转错,不过大部分情况都能正确识别。
我觉得这个工具特别适合像我这样经常用录音的人。比如职场里的销售,要记客户沟通内容,用它能快速整理出重点,不用再担心漏记;运营人员整理会议纪要,能节省很多时间,把精力放在执行上;内容创作者像我,用它转写思路、整理素材,效率高了很多;甚至学生党用它整理上课笔记,也能避免漏掉老师讲的重点。现在各行各业都在讲“效率”,能把时间省下来做更有价值的事,比什么都强。
对了,如果你也像我以前一样,被录音转文字这件事搞得头疼,真的可以试试听脑AI。刚开始可能有点不熟悉,比如不知道怎么同步到备忘录,或者找不到关键词提取的入口,不过多试几次就会了。我现在不管录什么音,都先用它转一下,已经变成我的“生产力工具”了。有时候朋友问我“怎么最近这么闲”,我就说:“不是闲,是用对了工具。”
其实说到底好牛配资,工具的意义就是帮我们减少重复劳动,把时间留给更重要的事。听脑AI没那么复杂,就是把我们以前要花很多时间做的“转文字、标重点、列待办”这些事,用AI替我们做了,而且做得更快、更准。我现在再也不用怕录音整理了,甚至有时候会主动用录音记录思路,因为知道转写起来很方便。如果你也想试试,直接在App Store里搜“听脑AI”就行,反正我用了这么久,是真的觉得好用。
发布于:广西壮族自治区一鼎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