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度确实是一个极具反差的国度。表面上看国融资管,其工业基础并不扎实,产业链条也未臻完善,但他们却始终执着于发展制造业,尤其是手机制造,甚至口口声声要和中国制造一较高下,显示出一股强烈的野心与自信。
但产业链不完整,怎么破局呢?当然要借力发展。早些年,印度对中国品牌手机的入驻采取开放态度,出台各种激励措施,但附带一个硬性条件:必须在印度设厂,销售的手机必须是印度造。这一条看似简单,却实实在在为印度建立本地化生产网铺好了路,推动了本地就业与产业配套的初步形成。
正是凭借这一政策锚点,印度吸引了包括小米、OPPO、VIVO在内的多家中国厂商,在印度陆续建立起手机制造基地,逐步搭建起从装配到测试、再到本地组装与采购的生产网络。
然而好景不长,随着小米、OV们在印度扩张并实现盈利,印度的姿态逐渐显现出自私的一面:赚钱的利润不愿落回本地,政府对这些企业实施罚款、冻结资金等手段,甚至试图削弱甚至夺走它们在印度积累的产业链与资源,试图把更多利益“留在印度手中”,使外来资本的回报变得困难重重。
不过小米、OV们的处境并没有让苹果感到畏惧。看到这些中国品牌在印度参与完善部分产业链后,苹果与富士康也陆续进入印度市场,甚至有消息称,未来约有40%的iPhone将在印度制造。这一信号无疑让印度方面感到欣喜,仿佛天降神恩,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“印度制造”的宣传力度。
展开剩余69%近来,印度媒体更是大肆渲染莫迪政府的成绩,声称当前在印度市场上出售的手机中,99%都是印度制造,国产化率也超过了99%。这一说法听上去颇为振奋人心,背后也反映出印度方面对本地化生产的信心与宣传口径。
当然,这组数据看起来并非无懈可击,但印度此前就已规定,所有在印度市场销售的手机必须是印度制造,因此无论是小米、三星、苹果还是OV品牌,最终进入印度市场的产品在统计口径上很自然会呈现出很高的“印度制造”占比,因此“99%印度制造”的说法并不算离谱。
另外,印媒还披露了另一组数据:今年上半年,印度制造的手机中,有50%的产量是出口到美国的。按印度的统计,上半年印度制造的手机总量超过1亿台,出口量达4000万台,增长约30%。而这4000万台中,有53%是出口到美国的,约有2000多万台。
在这批出口到美国的手机里,苹果的占比高达75%,其余25%由三星、摩托罗拉等品牌瓜分。因此,印度方面声称,现阶段印度制造已经崛起,对美出口的手机规模甚至已经超过了中国对美出口的水平。
那么,为什么今年上半年对美出口的手机会如此之多呢?原因在于美国今年上半年提高关税,这推动主要品牌(尤其是苹果)扩大从印度的出口规模,以规避关税上升所带来的价格压力,减少对来自中国进口的依赖。
不过,尽管印度制造的手机数量在持续增加,业界普遍认为,印度制造其实仍然只是“最后的组装环节”,因为绝大多数关键零件仍然来自中国,印度制造的核心环节仍然依赖中国供应链,印度更多的是在本地完成装配、测试以及部分辅助环节的工作。
因此,面对印度的自我感动与自我表扬,你怎么看?你是觉得这是在吹牛,还是认为“印度制造”确实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威胁力?
发布于:天津市一鼎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